一、历史沿革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天水铁路人员训练所,后分别成立隶属于乌鲁木齐铁路局的乌鲁木齐铁路运输学校和哈密铁路运输技工学校,2012年合并成立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哈密地区卫生学校、农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后合并为哈密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成立哈密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7月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二、基本现状
学校现有两区(主校区、八一路校区)、一园(北京路校区科创园)、一基地(火石泉产教融合基地),总面积1992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有50个高职专业,联办4个本科专业,拥有专业实训室252个、校外实习基地108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建有占地5.2万平方米、列车可以开进校园的高铁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第二批数字校园试点院校建设单位、国家铁路局全国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考点、国铁集团机车驾驶人员培训基地;是新疆第三批优质高等职业学校、首批工匠学院;是新疆职业教育示范性高速铁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首批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第二批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特色旅游公共实训基地;先后获评新疆首批教学工作质量诊断与改进复核“有效”院校、依法治校示范校、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德育示范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
三、党的建设
依托“党委统领全局、总支承上启下、支部固本培元”的三级组织工作体系,学校全面推进党建“双创”工作,创建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自治区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自治区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3个,自治区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工作典型案例1个,2个基层党建工作案例入选《新疆高校党建优秀案例100篇》。
四、专业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聚焦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哈密市“六大主导产业”,建设高职专业51个,构建“双核牵引、多元共生”的“2+N”专业布局体系。依托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群打造轨道交通专业集群;依托输配电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群打造新型能源专业集群;动态适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现代物流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特色专业群,形成动态适配产业需求的专业发展格局。拥有全国交通运输示范点专业1个、自治区骨干专业群4个、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线下一流专业核心课2门。
五、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797人,专任教师596人,高级职称教师22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11人,企业兼职教师159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62%;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人;拥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天山英才”教育教学名师1人、“新疆工匠”6人;拥有自治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育团队”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直属机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
六、科技创新与科教融汇
学校聚焦“四个面向”,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产业,成立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引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哈密分院、可持续能源科技研究院。建有“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分站”“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应用推广中心”等,成立电力设备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七、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
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获批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任务3项,加入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13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成立新型能源体系、能源装备再制造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哈密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成立新疆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哈密职业教育联盟,与国能集团、国铁集团、华电公司、国电投集团等近20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成立华为ICT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学校对口支援南疆职业教育,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联合成立乡村振兴学院。近5年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到账经费总值5千余万元,每年完成企业培训2万余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八、学生培养
近年来,学校录取分数、报到率、就业率居自治区高职院校前列。根据《2024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数据,学校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366元,位列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前列,先后培养了10余万名技术技能人才,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近5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荣获国家、自治区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8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100项。
九、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立足新疆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面向中亚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学校聚焦服务“中吉乌铁路”建设和运营,与中吉友好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交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中吉乌铁路人才培养基地—丝路高铁工坊”;承担哈萨克斯坦教育部国培项目,举办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交通与通信学院师资培训班,提升中哈铁路互联互通水平,助力中亚铁路人才培养。
十、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坚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新铁职院精神,历经坎坷而生生不息,几代师生员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扎根中国西北办职业教育。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上师生动手修建校舍、研制教学设施、编写印制教材、改善办学环境,孕育传承了学校特有的“铁色”文化并建成了“一园两馆三基地(铁路文化主题公园;新疆铁路史馆、校史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铁路文化研修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培养了一批扎根西北,奉献边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边疆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一、发展展望
学校将坚持“根植铁道与能源、立足哈密、服务新疆、放眼全国、辐射中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新疆在国家大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紧密对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哈密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精准锚定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与能源安全战略,努力建成专业特色鲜明、服务支撑有力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着力打造轨道交通与新型能源领域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新质生产力先进技术的示范高地、中亚职教合作的辐射高地。